大熊猫姬姬于 1957 年被捕捉,当时她还不到一岁,同时被送到北京的一家公园。正如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 (WWF) 徽标设计的灵感一样,她的憨态可掬帮助 WWF 提升对这一深受大众喜爱物种的意识。
姬姬被捕捉约 60 年后,尽管 WWF 帮助将中国的熊猫保护区面积增至 380 万英亩,当前野外仍仅生活着 1,800 只大熊猫。为解决全新的人类威胁和有待解决的威胁,需要为生态保护者添加新的工具。Seagate 和 WWF 正联手展示如何使用技术和数据来保护熊猫及其栖息地。
对大熊猫的威胁与人类活动相关。森林采伐及公路和铁路导致的栖息地碎片化阻碍熊猫进食和寻找配偶的能力。非法狩猎(大部分为意外)进一步减少了熊猫数量。
对于生态保护者来说,他们面临着许多挑战。科学家需要更好地了解熊猫行为和活动模式,从而保护关键走廊的自由活动。熊猫也是飘忽不定并生活在偏远地区,因此很难跟踪和观察它们。科学家还需要有能力监控人类侵占,以及确定和分析所有类型的威胁。
意识到这一数据对于保护工作至关重要,Seagate 正与 WWF 联手采集熊猫行为和人类侵占的宝贵数据。他们采取的一种方法是,购买和部署 100 个远程红外 (IR) 摄像头设备。这些系统包括配有监控优化硬盘的数字录像机 (DVR) 设备。2015 年 6 月安装的这些可靠的功能性摄像头系统已经开始捕捉动物图像,为当地保护小组提供熊猫行为和活动的重要数据。
此外,Seagate-WWF 项目还采购了闭路电视 (CCTV) 系统,用以监控中国陕西黑河国家森林公园的人类行为。这些摄像头采集的片段为当地小组提供游客和偷猎者进入保护区,以及如何使其远离敏感区域的洞察。
该数据还让生态保护者能够专注于栖息地保护工作。凭借准确的活动模式数据,科学家通过种植竹子对 108 条国家公路走廊进行栖息地修复,更好地串联分散的熊猫。
通过使用技术来保护濒危物种,Seagate 和 WWF 正在建立下一代的保护工具。在 Seagate 的帮助下,在地区层面的熊猫上验证这一概念后,WWF 现正寻求在全球层面交付成果,从而保护更濒危的物种。
很难弄清 CCTV 系统是否能够防止姬姬被带出森林并豢养起来。但是,凭借为当今的保护挑战提供数据和解决方案的技术,WWF 和 Seagate 正让这一极具代表性的濒危物种的未来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