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物件儲存
雲端物件儲存是一種格式和資料儲存架構,可簡化大量非結構化資料的儲存和管理作業。
雲端物件儲存是一種格式和資料儲存架構,可簡化大量非結構化資料的儲存和管理作業。與傳統的檔案式和區塊式資料庫儲存系統相較之下,雲端物件儲存模式下的資料獨立單位 (也就是「物件」) 擁有自給自足的本質,因此在非結構化資料的追蹤、管理和使用上,可說是更簡單、高效、可靠且經濟實惠。
這種儲存模式特別適合用於管理資料量迅速成長的非結構化資料。IDC 指出,在所有資料中,非結構化資料的佔比很快就會超過 80%。非結構資料涵蓋所有類型的原始資料,來源不能盡數。包括工廠感應器、智慧車輛、行動裝置、搜尋引擎、社群媒體,也來自網路上的每一個角落。音訊、影片、相片、PDF、電子郵件、網頁、發票,還有天氣資料和分析數據等其他記錄,形形色色的檔案類型都包含在內。本身不屬於關聯式資料庫或結構化檔案系統的資料,基本上就會歸類為非結構化資料。非結構化資料等同於大量的潛在價值。
雲端物件儲存會將獨立的資料單位視為能以其原生資料格式儲存的「物件」。自給自足的雲端物件具備三大要素:資料物件、描述性中繼資料,以及可供應用程式設計介面 (API) 尋找和擷取儲存資料的專屬識別碼。
這類物件彼此之間無需有所關聯,也就是不需要複雜的資料階層、資料夾和檔案式系統的目錄。這種做法讓雲端物件儲存非常適用於非結構化資料。像是電子郵件、影像、音訊檔案、IoT 資料和網頁內容等本質上並不適合行列型資料庫的關聯式儲存需求。
對物件的存取作業是由 API 控管。使用 HTTP 式的 RESTful API,便能隨時隨地以任何裝置存取雲端上的物件。使用者可透過 PUT、POST、GET 和 DELETE 這類常見指令,藉由適當的權限依需求輕鬆管理雲端物件儲存。
雖然任何 IT 框架都能採取物件儲存,像本機資料庫、混合雲端和真正的多重雲端環境都不例外;鑑於公司日常中建立的資料數量之大、類型之龐雜,通常雲端儲存是更具成本效益的選擇,且能讓公司無限擴大其資料儲存基礎結構。
檔案式儲存需仰賴關聯式模式,此種模式會在結構化資料之間建立階層連結,例如試算表或 SQL 資料庫。由於應用方式直截了當,而且能迅速辨識檔案關係性或依賴性,目前仍是相當常見的實用選擇。
區塊式儲存也稱之區塊層級儲存,是使用雲端儲存服務或儲存區域網路 (SAN) 來提供簡單明瞭又方便擴充的資料儲存能力。這種方式會將資料分解為大小相同的區塊,將每個區塊分別儲存並指派專屬的識別符。如此能讓儲存的區域區塊與特定使用者環境解耦。而且使用指派的識別符,便能將區塊儲存起來,並從任何地方加以存取。
雲端物件儲存則採取不同策略。並非將資料轉換為大小相同的區塊,以求建立統一的儲存空間;而是無論物件的來源、大小或類型,一律將物件以原生格式儲存。雖然物件也如同區塊儲存一樣帶有專屬識別符,但還會加上描述性的中繼資料,為儲存的內容加上背景資訊。就以使用物件式系統加以儲存的音訊檔案為例。檔案的識別符會提供存取該檔案的專屬路徑,中繼資料則提供背景資訊 (例如檔案錄製的時間、創作者、擁有者,以及是否有適用的著作權)。
雖然物件識別符會保持不變,中繼資料則可隨需要編輯修改,以確保物件描述和詳細資訊維持在最新狀態。
組合性
物件儲存解決方案採取自給自足的資料儲存方式,因此能加快向組合式雲端架構轉移的速度。隨著各家公司實時部署虛擬化的組合式資源集區,便可輕鬆存取、移動或複製物件,以改善整體 IT 效能。
客製化
雲端物件儲存能全盤自訂資料,進而縮短辨識特定資料資產所需的時間。區塊儲存需瞭解正確的識別符,才能找到重要資料;雲端物件儲存則是使用描述性的中繼資料,因此能採取關鍵字形式的物件搜尋功能。
新推出的物件儲存解決方案還能提供開放原始碼支援,協助大規模簡化資料管理作業。透過開放原始碼的供應項目,即可自訂儲存框架,讓框架得以配合當前的需求,並隨著 IT 環境擴張一起演進。而非依賴專門的儲存架構,迫使公司挑選特定的供應商。
持續性
將物件儲存移往雲端,公司便能根據穩定的供應情況和巨大的擴充能力加以預測,來維持資料的持續性。無論何時何地出現何種業務需求而需存取資料,雲端物件儲存都能達成。物件儲存裝置可輕鬆彙整到更大規模的資料集區之中,或是跨多個雲端環境進行複製,而不會影響保真度,隨時隨地都能提供穩定一致的存取能力。
合規性
無論以何種方式將資料儲存在何處,公司都必須負責確保符合嚴苛的法規,現場部署、代管資料中心或雲端上都不例外。若使用位於現場的檔案式儲存服務,公司組織需投資在本機資料安全措施 (資訊安全) 和人力上,且需要可供擴充的技術來保護不斷發展的資料來源。
假使和值得信任的雲端供應商合作,便能透過先進的加密技術來保護雲端儲存執行個體,且能配合 PCI DSS、HIPAA、FISMA 和 GDPR 等相關安全性法規,將儲存合規性作業精簡化。
成本管理
雲端式的物件儲存服務一般採取依用量付費的定價形式,方便公司精準管理儲存開銷,避免產生過度擴增的風險。由於無需支出硬體的前期成本,公司可降低資本支出,專注於有效運用營運支出的投資,盡可能擴大儲存規模。
雲端物件儲存可能的使用案例如下:
大數據分析
如今資料分析能促使公司組織取得深度剖析資訊,進而據此採取行動。隨著非結構化資料量的增加後,尤是如此。若能以資料原本的格式來儲存和存取任何類型的資料,雲端物件儲存便能鞏固非結構化資的分析,協助企業辨識出關鍵資料的連結性,並根據注重時間性的趨勢加以行動。
人工智慧應用
人工智慧 (AI) 工具和機器學習 (ML) 方面的應用,帶來了推動自動化流程和減少錯誤率的潛力,但必須這類應用必須使用大量結構化和非結構化資料進行訓練,才能提供穩定一致的成效。
雲端物件儲存能隨時隨地以資料原生格式來存取資料集,有助於縮短人工智慧學習和高效實作之間的距離。
雲端服務支援
越來越多公司開發和部署雲端應用程式,以此方式支援大規模的 IT 服務。而雲端物件儲存能讓這類次世代的應用程式具備收集、儲存和使用資料的能力。
比方說面向使用者的行動應用程式會需用到多個資料來源,以便打造個人化的互動方式,並提供符合最新狀態的建議、銷售或服務產品。檔案式儲存系統的階層需求,會限制其所能提供的關聯資料量。區塊式產品則更適合雲端。但辨識和擷取特定區塊所需的時間,通常導致此種方式難以運用在靈活快速的行動應用程式上。雲端物件儲存能簡化資料存取需求並提升效率,進而改善雲端服務支援的品質。
備份及還原
物件儲存系統可設定為自動複製內容,以建立多個復原執行個體,並確保資料可供持續存取,即使主要儲存裝置發生故障也不受影響。此外,還可在多個雲端和內部部署環境之間輕鬆複製物件執行個體,建立備援儲存環境。